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圆满收官
-
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,是苏州(太湖)马拉松跑过的第四年,也是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第五个年头。今年苏马成功加入《奔跑中国》马拉松系列赛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主题重要一站,向世界尽展改革开放的苏州,传递中国体育的央视体育频道对本届苏马进行了全球直播,多家网络直播平台同步直播,呈现金牌苏马的体育盛宴。
颁奖仪式在终点站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举行。经过激烈角逐,来自肯尼亚的选手KIPTOO DANIEL KIPKEMBOI以2:13:04的成绩勇夺男子组冠军,肯尼亚选手KIPLANGAT KIRUI以2:16:32获得亚军,肯尼亚选手CHESHARI KIRUI JACOB以2:17:04获得季军。
女子组冠军被埃塞俄比亚选手Ayantu以2:30:25夺得,中国选手何引丽和埃塞俄比亚选手GELANE BULBULA SENBETE分别以2:30:30和2:34:17获得第二、三名。
半程马拉松方面,男子组KATEREGGA JOHN以1:07:08的成绩夺得冠军,刘洪亮以1:08:58的成绩夺得亚军,李春晖以1:11:08的成绩夺得季军。女子组JELAGAT LILIAN以1:16:23的成绩夺得冠军,董诗云以1:22;39的成绩夺得亚军,周婷婷以1:25:49的成绩夺得季军。
自2015年首届苏马举办至今,苏马组委会始终以“高水平、高规格、高品质”的严格要求开展赛事组织工作。仅用时三年就斩获中国马拉松“金牌赛事”称号,实现了华丽的三级跳。相比于往届苏马赛事,本届苏马组委会致力于展现多重亮点,打造超一流赛事体验。今年苏马已向IAAF国际田联申请认证“国际标牌赛事”称号,国际田联派出的赛事国际观察员Tracy Sundlun对赛事进行了现场考察。对于本届苏马,他给出了高度赞誉,“组委会方在赛道补给、安保、志愿者、气氛营造等赛事服务方面做的都非常到位,运营赛事的专业态度体现在赛事服务的各项细节上。”苏马组委会也有信心以更优质的赛事服务、更专业的办赛水平,冲击国际田联标牌赛事,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。
万人竞逐,成就梦想,呈现全民苏马大浪潮
今天,魅力姑苏古城因这场“奔跑”更显活力四射、闪耀夺目!今天,三万苏马选手因热爱相遇,挑战体能极限,成就心中梦想!今天,这场盛大的体育狂欢轰动全城……42.195公里的距离,沿途的加油声从未停歇,还有刷爆朋友圈的赛事掠影,各方各界都以不同的方式传播着这场全民参与的苏马浪潮,传递着苏州这座城市的体育热情。
本届苏马共有三万名选手参加,赛事全国覆盖率高达100%,见证了祖国各地跑者对路跑运动的心向往之。其中全程马拉松(42.195km)8000人,半程马拉松(21.0975km)12000人,迷你马拉松(约5km)10000人。在苏马赛道上,不乏部分年过六甲的参赛者依然矫健的身影,岁月挡不住他们燃烧的运动激情。
人文化绣美赛道,智能化赛事服务
本届赛事起点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路中段,赛道设置串联了很多苏州地标性建筑,被参赛选手誉为“一湖、两城、三镇、四山”的最美赛道。跑者一路向西途经白马涧、大阳山、苏州科技城,沿太湖大道经绣品街至太湖沿线,折返至终点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完成比赛。
赛道自起点从5公里开始,每2.5公里设置饮水、用水站,沿途共18个能量补给站点,充分满足运动员能量、饮用水需求。苏马组委会还精心准备了太湖三白、贡山凉茶等极具苏州特色的饮食补给,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“客人”。跑者经历一场马拉松赛事的同时,还可以收获风景、人文、历史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。
为体现今年苏马“绣美山水、智汇高新”中“智”的主题概念,赛事引入了多项“黑科技”装备,为广大跑者打造硬技术、高效率的赛事体验。例如,今年采用的人脸识别领物系统,一键精准识别参赛者的身份信息,可免去部分人工审核的繁杂,降低错误率。为了让选手对赛事讯息了解更全面,苏马组委会贴心定制苏马参赛小程序,苏马健儿们足不出户,只需线上操作,即可快速获取苏马赛讯。人体体质监测、智能心电监测系统、智能生态毛巾等智能设备,科学、智能的实时监测选手的身体各项指标,为参赛选手提供全方位的守护。
坚实后备力量,提供全方位保障
安保方面,除赛事的竞赛保障外,组委会还制定了严格的防爆、反恐、防拥挤、防踩踏机制,成立2个现场综合指挥部。协调组织公安、交巡警、保安等人力一万多名,共同保障参赛选手和观赛市民的安全。
医疗方面,苏马组委会共安排医疗救护人员600人,组委会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,在高新区人民医院、高新区科技城医院开设急救绿色通道。赛道沿途配备现场急救车25辆、医疗相关保障车15辆、现场AED设备60台,对比赛过程中身体不适者进行及时援助,以最大的医疗保障能力和科学的排布保证参赛者安全完成本次比赛。
除此之外,分布在赛道各个关卡的3500名志愿者,承担联络、维持秩序、引导选手、递送补给等一系列服务工作,时刻关注参赛者的身体状况,保障赛事的顺利举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