乒乓球直改横,水平提升还是下降?, 普通球友值得尝试吗?, 改打横拍的真实效果分析
-
为了克服手感问题,我买了100个训练球,独自一人来到郊外的公园球场反复练习发球和自抛自打。遇到偶尔好奇的球友搭话,我如获至宝,虚心向他们请教,因为我觉得每一位对话者都有值得学习的绝技。之后,我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徒手挥拍,反复练习转身顶胯和挥拍的身体框架,每天挥拍500到1000次,力求动作标准且有力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遇到了一位和我水平相当、同样菜鸟的球友。他学习乒乓球也不过几个月,属于没人愿意与他打球的那种人。我们一拍即合,决定结伴练习。他理论基础稍好,水平也略高,便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。我们共同遵循他的计划,一步步前进。
他认为正手攻球是乒乓球的基石,必须先练好正手攻球,其他技术才能更容易掌握。于是,我们每天抽出一小时,在几乎废弃的郊野公园球场练习,节假日则练三到四小时。起初从慢速推球开始,逐渐增加每个回合击球次数,从三五个到七八个,最后能达到三四十个。
这半年练习中,虽然进步明显,但我始终难以掌握身体框架,也无法发力。击球勉强打过网,落点不稳定,速度忽快忽慢,配合很难达到默契,更别说顺畅地打球了。半年后,正手攻球终于有了基础,通常能连续打三四十个球,最多达到五六十个,不过均为近台球,中远台还无法胜任。
上台率提升了,但姿势仍旧难看且不规范,比如不屈膝不弯腰,抬肘拉肘,拍面幅度小等毛病多得数不清。为了纠正动作,我经常录视频,反复对照,渐渐学会了正确的屈膝弯腰姿势,利用腋窝夹网球克服抬肘和拉肘问题。徒手挥拍也帮助解决许多动作上的缺陷,只要坚持,效果显著。
在正手攻球略有基础后,我开始每天练习半小时反手推球。反手推球相比正手攻球稍简单,不需要转身、顶胯、收小臂组合动作,只需带摩擦地推过去即可,因此上台率更高。整体感觉反手推球比正手攻球更容易入门。
一年多的努力后,我和搭档的正反手动作渐渐有了模样,水平提升明显,甚至被其他业余选手误以为我们受过专业教练指导。虽然动作成型,但依旧发不上力,体会不到球的冲劲和爆发力,也没有感受到透板的感觉。
我们主攻上旋球,其他如下旋、侧旋、接发球和台内短球等技术都未系统练习,因基础薄弱,练起来效果有限。又经过半年多的调整,纠正明显错误,稳定性提高,慢慢体会到了重心转换、转腰顶胯和降低重心等身体框架基本原理,同时开始有意识地移动脚步。
那时,去公园打球不再胆怯,有时状态好还能和对手交锋几板。随着时间推进,技术提升愈加明显。后来由于某些原因,我和搭档分开练习,我独自到公园寻找球友。因为已有些正反手基础,总能找到水平相近的伙伴,有时遇到比我强的选手,也会虚心请教。
如今,经过三年多的寒暑锤炼,我已成为公园里中等水平的球员,很多球友愿意与我对打,甚至主动邀请。现在我有意识地提高移动脚步的频率,配合视频学习侧步、滑步、垫步等步伐技巧,开始理解专业运动员所说的“用脚找球”。身体框架逐渐成型,每天仍坚持徒手挥拍,特别注重转腰顶胯的发力,保持整体框架的稳定和紧缩,大臂、小臂、手腕、手指的松弛配合日趋协调。
总结本人从直板改横板的体会(仅为个人观点,非代表所有人):
1. 横板的板型更稳定,便于控制。
2. 横板发力更集中,力量更大,身体各部位均参与发力,包括手指。
3. 横板反手威力远超直板,既能推挡、防守,也能进攻。
4. 横板的三角形身体框架结构比直板更容易理解和练习,威力也更强,尤其适合中远台相持。
5. 横板处理台内短球不如直板灵活。
6. 横板对胸前球的应对不如直板迅速灵活,往往反应不及,难以迅速侧身或移动脚步。
以上为我个人的乒乓球改板经验和见解,仅供参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